新聞中心
當我們在說粉絲運營的時候,我們到底在說什么
當前正是“流量為王”粉絲經濟如火如荼的時代,流量是稀缺而寶貴的資源,流量就等同于財富。
不論是互聯網還是移動互聯網,所有的平臺都在追求流量。創新、創業和模式都得到一輪又一輪的刷新。有人靠賣產品賺錢,有人靠賣知識賺錢,有人靠賣短視頻賺錢,有人靠平臺賺錢。所有這一切,沒有流量或者吸引不來流量,賺錢都是空談。
那么,當我們在談論粉絲運營、粉絲營銷時,到底是在談論些什么呢?今天,我們不妨先從粉絲運營的底層邏輯說起。
懶人目錄 流量思維轉換為流量池思維 什么是粉絲:粉絲就是有情感連接的支持者 粉絲是你最精確的目標消費者,價值不可估量 如何贏得粉絲?打造自有流量池 流量思維轉換為流量池思維 流量,是當今很多企業、創業者、商家都面臨的巨大問題,特別是大流量都像BAT等平臺聚集,平臺牢牢掌控者流量的輸出。中小企業和商家能力有限,獲取不到流量,只能反過來依附大平臺,靠著大平臺給予的小流量艱難的生存維持著。大家已經發現,傳統的流量思維已經越走越難。 流量紅利時代已過,流量越來越貴,所以營銷要從“流量思維”轉化為“流量池思維”,或者叫“超級用戶思維/粉絲思維”。即由“不斷的拉新”,轉變為注重“留存”。可以理解為,通過用戶運營轉化、留存和裂變以獲取更多的用戶,保持用戶活躍、提高用戶復購率,打造自循環體系的自有流量池。 相比傳統流量思維的獲取流量變現,“流量池思維”即獲取流量并通過儲存、運營和發掘等手段,再獲得更多流量。 什么是粉絲: 粉絲就是有情感連接的支持者 粉絲就是支持者,與你有情感連接的人或組織。凱文·凱利曾經有過一個“一千鐵桿粉絲”的說法,也就是說,你只需要有一千個鐵桿粉絲,你就能輕松養家糊口,時代在不斷的變革,粉絲經濟也在改變,不過你放心再怎么改,只要你有粉絲,依然有錢賺,仍然是得粉絲者得天下! 粉絲思維的重點在于追求用戶的精準性和轉化率,粉絲的運營一定要吸粉人群,變成直接可以聯系的用戶才有價值。只有能產生情感鏈并能調動起來的才叫粉絲。 粉絲就是核心層的用戶,但用戶不等于粉絲。可以將用戶粉絲化(發送用戶口碑傳播);員工管理需要粉絲思維:員工粉絲化(內無粉絲,外無品牌);渠道管理也需要粉絲思維:渠道粉絲化(共生才能共贏:上下游要共享粉絲,互為支持者),也可以反之,將粉絲變成用戶、員工和渠道。 粉絲是你最精確的目標消費者, 且價值不可估量 粉絲的價值就在于以下這些: 營收價值(愛就供養,不愛就觀望)、口碑價值(相信身邊人的推薦)、渠道價值(讓粉絲成為員工,案例海爾“創客計劃”把員工、忠誠用戶渠道化)、內容價值(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戶原創內容即借助粉絲的集體智慧)、封測價值(發放體驗裝收集建議,了解潛在需求,產品封測)。 如何贏得粉絲?打造自有流量池 首先,得明確打造粉絲就是打造有終身價值的超級顧客,但是和傳統的營銷手段不同,打造粉絲需要更強調顧客和品牌的情感關聯和交互。 那么,贏得粉絲的底層邏輯是什么呢? 1、極致思維:做更好的自己,即持續改進自身的產品和服務,至“變態”的程度。 海底撈的把顧客給寵上天的“變態級服務”,之所以能吸引到眾多顧客到店消費,這背后的底層邏輯,就是海底撈在人均消費100元左右的火鍋店來說,能提供這樣甚至很多高消費餐廳都無法提供的服務,讓顧客感到了物超所值。 海底撈爆紅的單人吃飯,安排玩具熊陪伴的“變態級服務” 在日本,就有一家壽司店“數寄屋橋次郎”遠近馳名,主要是現年已93歲高齡的主廚小野二郎先生,對追求壽司的極致口感已達到變態的地步,從食材、制作到入口瞬間,每個步驟都經過縝密計算。這間隱身東京辦公大樓地下室的小店面,曾連續兩年榮獲美食圣經《米其林指南》三顆星最高評鑒。被譽為值得花一輩子排隊等待的美味。 以上實例驗證著,讓人尖叫的產品和服務,是會獲得關注與粉絲流量,無一例外。 2、標桿思維:榜樣的力量,即立標、然后對標、達標和創標四個步驟。 立標:選擇行業內最好的實踐方式,作為標準及學習的榜樣; 對標:與標桿對比,找出自身的缺點,加以改正; 達標:完成即是達標; 創標:趕超標桿對象,總結、創新、實踐,成為新的行業標桿。 標桿思維的終極目標在于借助榜樣的力量讓自身變得更好。這種手段無論是對于個人還是企業都是極其必要的。回顧以往,已有頂尖的企業做出了表率,其中的佼佼者就有小米。 自公司創立伊始,小米就一直將蘋果公司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。無論是在有形的“物”(處理器、芯片、玻璃)還是無形的“意”(‘果粉’經營思維)方面,都對標蘋果。甚至,在粉絲運營方面所下的功夫,相較于蘋果有過之而有不及。當然,也正是得益于這種“真正把粉絲放在第一位,跟粉絲做朋友”的原則,使得成立時間尚不足十年的小米躋身國內一線手機廠商之列。 粉絲為什么支持某一品牌? 應用的就是標桿思維,需要榜樣的力量,偶像或品牌能給予某種情感激勵或正能量,粉絲營銷就是不斷精進自己,成為粉絲的榜樣。 3、換位思維:打破“知識的詛咒”。 簡單來說,就是你很清楚的東西,不一定別人也清楚,即知識信息解構的不對稱。這就需要,我們在宣傳產品的時候,不要用專業術語,而應該從用戶的角度去想。 而作為餐企的話,首先就要明白,人們追求食品,就是為了好吃與適合吃而已,具有畫面感的口感描述往往更能吸引人。而脫離這兩點的宣傳文案,都將花費更多功夫去說服消費者,而且是極有可能失敗的。 將心比心,唯有迎合用戶,將自己置身于用戶的位置思考形式才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同。 4、工具思維:選擇好的工具往往能給予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什么這么說呢?因為如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,而為了提高效率,搶占用戶心智,搭建自有流量池變得越來越重要,選擇一款運營(營銷)工具就非常有必要了,而好的工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 排隊網粉絲運營平臺,為企業提供吸粉、聚粉、精準營銷、數據分析及效果監測的營銷管理平臺,能有效提升自有流量池運營管理能力。 粉絲共享:聚合粉絲,多公眾號統一管理 幫助實體商戶吸粉、聚粉,運營者可以同時開啟多個吸粉賬號,也可設置輪流吸粉,統一顯示粉絲總量,實現多渠道漲粉,全平臺共享。 對餐飲商家而言,利用排隊、點菜、支付、電子發票、參加活動等,在滿足消費者就餐便捷性需求的同時,輕松吸引餐飲行業精準粉絲,實現快速自建流量池。 精準營銷:客戶消費行為分析,實現千人千面的消息發送 通過軟件多渠道轉化會員、并捕捉用戶消費行為形成記錄,將會員消費數據進行沉淀優化,對整個營銷系統進行數據管理,描繪清晰的用戶畫像,運用精細化客戶運營,打造不同轉化策略,針對消費者投其所好,實現千人千面的精準營銷,讓餐企與顧客建立情感互動關系,進而提高進店率、復購率及成交率。 多樣營銷:低成本喚醒沉睡顧客,助力業績提升 粉絲運營平臺提供了儲值營銷,票券營銷,主題營銷和分銷系統,運營者可以根據自己需求獲取更多服務,產品來源,從而豐富粉絲的選擇和需求,讓店鋪經營面面俱到。讓原本無人照看的顧客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,讓重要顧客的跟進變得高效和即時,提高顧客回頭率。 數據分析:科學化公眾號運營和內容投放 廣告投放后第二日就能查看每條廣告所對應的閱讀情況,透過公眾號數據分析,可按頻次進行精準化營銷,幫助企業在微信營銷中達到科學化、精細化、專業化、智能化,并降低獲客及營銷成本,提高會員用戶管理效率,提升客戶體驗與滿意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