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?

    新聞中心

    ?不營銷不來客?餐飲經營怪圈如何打破

    2019-08-07
    瀏覽次數:
    返回列表

      1  


    近年來,越來越多的餐廳意識到營銷的重要性,可結果總是不盡如人意,比如以下現象……


    現象一

    逢節必做活動,比如情人節,不少餐飲人都轟轟烈烈開展了營銷活動,“免費”、“打折”、“買一送一”、“第二份半價”等線上線下宣傳鋪天蓋地。

    活動一經推出,短時間內人氣和銷量大增,熱鬧非凡,但活動結束后,除掉各種折扣優惠,以及人工、水電、房租等,不賺反虧。


    現象二

    做“會員”,恨不能“掏心掏肺”,把能給的讓利都給會員;做“儲值”,恨不能“存100送300”,把家底都給出去。

    但發現會員有了,賬面余額有了,可利潤沒了。


    現象三

    當餐飲店沒有客流的時候,持續加大營銷投入:KOL、點評類平臺廣告、美食公眾號軟文、社交平臺廣告……什么都做了,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:每次廣告投放過后,店里的客流確實增加了,但是推廣一停,客流就會下降。關鍵是這些客人都是“一次性”的,很少有能成為老顧客的。

    越做成本越高,效果卻越來越差,客人也越來越不“感冒”。

    甚至可怕的是,有很多餐飲店已經深深地陷入了“不營銷不來客,越營銷越沒錢”的惡性循環怪圈,于是開始抱怨“顧客少、餐廳流量的經營成本越來越高”,小兜告訴你:不是流量越來越貴,而是套路讓你花錢越來越貴!



    如何突破以上營銷困境,掙脫營銷桎梏?


      2  



    公域流量與私域流量,想你也不會選錯了


    對一家餐廳而言,首先需要明確的是,流量最大的地方在自家門店,所以首要工作是在門店完成會員的高效轉化,其次是通過裂變等手段完成拉新,促活,以上都屬于私域流量的運營,并且是低成本的。


    如果店內的引流大多依靠口碑、美團、大眾點評等公域流量平臺來完成,獲得曝光之后一定要把流量留存下來。否則日后如果想要繼續獲得流量,就必須持續此類交“廣告費”了。



    算筆賬,就清楚自己的選擇了


    就拿營銷成本來說,算筆賬就很清楚了,假設一家烤肉店在公域流量平臺上投放一個廣告需要花費2萬元,究竟多少人看了這個廣告我們無法確定,不過最終來了200名顧客消費,這樣人均攤銷100元營銷成本。


    但是,針對10000名30-60天未到店消費客人發促銷短信,短信成本按每條0.1元計算,花費1000元,假設以最低喚醒率為1%來計算,最終到店消費100桌客人(最低按桌均2人計算),到店顧客200人,人均攤銷5元。


    如果這家烤肉店是用了排隊網聚客慧的智能會員營銷系統,是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信息的,喚醒沉睡會員完全沒有額外花費的,營銷成本的高低顯而易見。


    讓人驚嘆,一算才知道,原來竟然差這么多!




    弱化營銷感知,“潛移默化”轉化會員,玩轉餐飲流量


    看完前面的內容,自然是明白轉化會員、打造私域流量的重要性了,可現實是,現在的顧客不愿意被推銷,讓他們加入會員就是有困難。


    現在的主力消費客群是80后、90后乃至00后,如果還停留在單純的讓服務員介紹,效果當然會不好。不過,這問題也不用太困擾。


    現在餐飲信息化時代,大家都是在排隊、點菜、支付、電子發票、參加活動等過程中,“潛移默化”的轉化會員,目的就是要弱化顧客能感知的“營銷”。



    在保證消費者體驗的同時,系統化、智能化的完成會員拉新、轉化等,以低成本將會員高效率轉化為商家營業額。除了留存流量,還需要利用沉淀下來的流量實現裂變、提升復購,讓流量轉化為利潤。


    都說流量很貴,運營流量很專業,有了排隊網粉絲運營平臺就能輕松搞定了,不僅在用餐的各個環節都能實現會員拉新,甚至通過紅包墻、拼團等營銷工具上也能實現會員轉化,稱得上多渠道聚合粉絲流量。



    可不要以為,排隊網粉絲運營平臺就僅此而已喲~

    或許你還想要了解更多,請戳下圖直達↓↓↓



    ?

    搜索

    制服 丝袜 亚洲 中文 综合